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圆满举办

日期:2024年06月03日阅读次数:

5月29日至31日,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国家科技城绵阳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主办,西南科技大学承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学术年会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为主题,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术报告、研讨交流及参观活动等形式,凝聚专家智慧,汇聚行业力量,为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共谋人才培养之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杜祥琬、彭先觉、邱爱慈、叶奇蓁、于俊崇、赵宪庚、夏佳文、邓建军、李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闫楚良、叶国安;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何颖波,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校长黄琦;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中核集团战略管理与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民以及20所高校代表和来自核领域知名科研院所、核行业龙头企业等400余名专家、学生代表参会。

辛锋表示,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与中国核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本届学术年会以“协同”入题,有全局为重、整体最优、合作共赢之义。围绕核工业的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要系统研判、牢牢把握核工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塑造、充分发挥核工业人才引领发展的新优势,以高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为核工业强国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驱动强核报国使命任务行稳致远。中核集团作为学会的挂靠单位,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与发展,携手共进为核工业人才教育与培养事业添砖加瓦。

王安民在致辞中表示,核工业发展关键依靠高科技人才,人才强则核工业强,在新的征程上,人才依旧是核工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关键所在和必然要求。对于核工业人才教育与培养,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育更多核工业一流人才;二是创新协同、共谋发展,积极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三是传承科学家精神,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争做核工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贡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何颖波在致辞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对双碳背景下创新核教育、培养核人才、树立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核能、清洁能源的发展,核工业转型升级、核领域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青年用心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崇高态度。他表示,接下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开创新时代核科学建设与核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黄琦在致辞中对学校核科学技术学科建设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成效等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核工业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学校在核学科建设上构建“以核为核,一体两翼、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坚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能开发和技术研发、乏燃料后处理等核科学领域技术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不断凝练方向,系统推进探索性原创性科研创新与紧缺性、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学校也将站在更高起点上大力支持、推动核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全力支持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308篇,学会专家委员会成立评审小组,叶国安院士担任评审组长,经过初审、终审两轮评选出180篇获奖论文,其中一等奖30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90篇。大会为获得学术年会主题征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论文奖的作者及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进行颁奖。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春临作《人工智能与核人才培养:推动核工业数智化转型》报告

核工业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左振宇、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苏光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东风分别主持会议。

202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70周年,又恰逢朱光亚、邓稼先两位“两弹一星”元勋诞辰一百周年。5月30日,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核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共三家团委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纪念朱光亚、邓稼先百年诞辰”主题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主旨发言、情景剧演绎等方式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和伟大精神,号召核工业青年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争做核工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程建平在致辞中表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巨大挑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凝聚国内各高校学科及专业优势力量,共同推进核科技人才建设,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中国核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俊辉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邓稼先先生和朱光亚先生的深切缅怀。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产生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参与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和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以九寨沟、黄龙钙华修复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工作,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国家级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新的伟大的征程上,学校将继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持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讲坛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黄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郑雪、西南科技大学张江梅作为青年核科技工作者代表纷纷讲述参与国之重器锻造,服务国家核战略的经历、成果与感悟。中核集团团委副书记王伊迪、西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聂小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团委副书记王燕向涉核领域青年共同发起倡议,号召广大青年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核事业、为党、为祖国不懈奋斗;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以创新思维和坚韧意志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推动科技接续发展,以协同凝聚合力,用智慧和汗水为核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功臣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用青春和热血续写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听了科学家们讲述的求真历程和创新故事后,现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的学生代表纷纷发表感言。他们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所秉持的“平凡人以平凡心,做不平凡事”的科学态度让人深受感触。未来,他们也将坚定不移继续探索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本领。从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引中汲取奋进力量、去奋斗、去传承,如同反应堆一样,放射青春“核”力量,做一颗核事业的螺丝钉。

本届年会特邀18场主题报告,主会场及4个分会场有90余篇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科技引领,协同创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主题,聚焦核技术应用前沿动态、核人才培养和核工业精神传承进行专题报告,为核工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为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启示。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联系电话:029-82668648

联系邮箱:nuclearjob@126.com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 就业指导分会